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领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毛主席对长征给予了高度评价:“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为更好地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充分发掘红军长征精神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让中华儿女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的这一不朽丰碑和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曙汛诗社号召社员以“遥想长征岁月——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为题,用格律诗的形式回顾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爱国之情。周建忠教授仔细讲解了自己作诗的过程以及写作的要求,提出“七绝、平起仄收、平水韵上平十一真;选用李白名句作为开头两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接写三四两句,内容与长征有关”等具体规范,给社员规定了明确的创作方式。
活动伊始,周建忠社长率先作了一首样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遵义峰回过赤水,乌江月澹又逢春。”在诗社成员交流活动中,周建忠教授这样阐释这首七绝:“长征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已经成为历史,今人是没有办法再复制了。但是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著名历史事件所遗留下来的长征精神却历久弥新,不断激励着后人。”周教授仔细讲解长征的光辉历史与伟大精神,教导诗社成员如何进行长征诗歌的创作。这极大地激发了社员的创作激情。陈亮、王业强两位副社长带头响应号召,投入到同题共作颂长征的活动中,纷纷拿出自己的诗稿与社员共同讨论。社员由此热情高涨,纷纷进行模拟创作,并且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作品一改再改,力求拿出最好的作品来歌颂长征,缅怀先烈。
值得高兴的是,曙汛诗社的同题共作《长征》组诗活动一经开启,便受到了众多社员以及广大师生的推崇,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诸钟亮、南通市文联副主席陈建华、《沿海教育》主编陈震等十几位地方文化名人纷纷加盟诗社进行创作,扩大诗社的影响。继《从唐诗出发——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后、曙汛诗社再次组织《遥想长征岁月——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第二期诗词创作活动,亦由周建忠教授发起样诗,提出具体要求供社员参考。两期共发表作品160余篇,通过“曙汛诗社”微信公众号与微信群在学校师生中广为传播。在此基础上,曙汛诗社收集优秀诗作汇编成册,配上作者照片与个人简介,印刷成两期作品集。与此同时,一股歌颂长征风潮,自南通大学曙汛诗社开启,吹向了四面八方。
这次歌颂长征活动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张学城副院长作为诗社成员,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并将作品加工演绎成为“诗歌朗诵”节目,在南通大学“文苑之声”晚会上演出,用朗诵的形式带我们走近了那段艰辛岁月,重走漫漫长征路,悠悠八十年,长征精神从不会被时间腐蚀,反而在岁月长河的荡涤下熠熠生辉。
曙汛诗社为以文学院师生为主体的社团组织,是我院开展古典诗词讲堂活动、指导学生诗词创作的具体平台。曙汛诗社由周建忠教授主持创立,邀集爱好古典诗词文学的同道共同组成。诗社成立的宗旨是:宴集同道以抒怀抱;游艺赏景以观人生;吟诗作赋以示今人不必输于古人也。
曙汛诗社创建了微信群,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微信公众号,进行诗歌交流和创作。另外还发布了诗社佳作选刊、诗歌欣赏等。其中六次诗词佳作选刊总阅读量接近10000,转发量接近500,优秀作品有周建忠教授创作的纪念长征组诗、田园诗。在周建忠教授,陈亮、王业强老师等创作的咏荷花专辑中,发表的诗篇优美清丽,婉转悠长,收到众多诗词爱好者留言。发表的毕业生孙金凤、倪歌诗歌作品专辑,得到了长江学者程章灿教授、江苏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张强教授等知名学者诗人的点评,激发了同学们进行近体诗词创作的热潮。
曙汛诗社纪念长征活动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当今天重温长征这段悲壮史诗的时候,时代的跨越感使我们更对之产生一种跨时代的斗争激情与心灵的洗涤,这种跨越感使我们油然感恩于现在,感恩于离我们己远去的一代英烈,眷恋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理想与信仰高于一切的奋斗献身精神。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感悟历史、不忘历史,鼓舞和激励了广大师生继往开来、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作为一段历史,长征已渐渐远去,但作为精神丰碑,长征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后人。当年的战火已经散去,新的长征依然山高水长。当今社会,面对严峻的困难、复杂的考验,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更应该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心怀崇高的梦想,扬起青春的风帆,坚定无畏地勇敢前行!
曙汛诗社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同题共作长征组诗纪念活动,使我们相信,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将在新世纪的光辉岁月中焕发更炽热的光华,我们也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赢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陈亮)